文学馆 > 首辅夫人重生后 > 第84章 纷乱

第84章 纷乱


蒋明菀对于宫里的事儿产生了疑虑,  因此一回到蒋家,别的事儿先不说,就先嘱咐了跟前的丫鬟,  她父亲若是回了家,  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她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丫鬟自然没有不应的,  只是心里却在疑惑,  看姑太太这着急忙慌的样子,难道是这次出门出了什么事儿?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自然不知道丫鬟的心思,她直接去了蒋夫人房中,问她有关于宫中的事儿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这样的事儿其实蒋夫人知道的也不多,听到蒋明菀问,她自己还愣了愣:“这王贵妃也是糊涂了,这样的事情,若是被皇上察觉到,她能落得什么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见母亲也不明就里,便知道母亲这儿是走不通的,索性也不多问,  只等着父亲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蒋珩回来的时候不算晚,但是蒋家也已经开始准备晚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接到消息,  根本没多迟疑,直接杀到了前院,  蒋珩刚在书房里坐定,  就听说女儿来了,也有些诧异,不过他倒是没有让人阻拦,  直接让人将蒋明菀请了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进来的时候,  蒋珩正坐在书桌后等候,  见她进来了,也不等她行礼便道:“不必多礼了,坐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蒋珩看着女儿,叹了口气,道:“今儿怎么突然过来了?可是有什么事儿?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了笑:“就知道瞒不过父亲,我是前儿听说了一件事,想要问问父亲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她就将卫夫人和她说的话说了一遍,蒋珩听完之后忍不住皱起了眉,许久才道:“你这话的来处可靠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一看就明白了,父亲竟然也不知道,她不由挑了挑眉,这个卫云清的消息够灵通的啊,可是,他的消息又是从哪儿来的呢?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将疑惑压进了心底,面上还是点了点头:“自然可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珩的神色有些发沉,许久才道:“只怕事情要起变化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沉思了一会儿,终于又道:“这件事只怕牵扯的东西很复杂,如今我也看不分明,不过等过上几日,就应该会有消息传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听着这话先是一愣,然后又很快想明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是了,这消息既然都能经过卫夫人的口传到了她的耳中,那就说明幕后之人根本没想隐瞒,既然不想隐瞒,那很快应该就能见分晓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儿蒋明菀点了点头:“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,那如今我该如何行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蒋珩看着女儿心中叹息一声,这孩子如此聪慧,若是生为男子,自己如今这把年纪,又何必为了蒋家的门楣殚精竭虑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如今想这些也无益,蒋珩只能继续道:“你按着自己的想法行事即可,不必管旁的,只是注意一点,不要再和王家起什么冲突,他们如今的处境已经如同风中残烛,要防备这些人狗急跳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点了点头:“您的话我记住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等到和父亲沟通完,蒋明菀回了后院,只是心里却在不停的琢磨,这位卫大人,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江北,情势也不比京城简单多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,就是之前家里刚出了大新闻的藩台大人府上,又有热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个热闹,不是旁人,正是那位整个广宁府都有名的薛姨娘,她竟然有身孕了,不止如此,这事儿之所以会传出来,是因为藩台夫人一不小心冲撞了那位薛姨娘,弄得胎气不稳,藩台大人请了一堆大夫入府看诊,这才闹得满城风雨。

        要说这事儿闹得有多大,只看徐中行每日只是上衙下衙都听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日他正好去按察使彭敏贤处禀报公务,彭敏贤也不知道是闲的还是怎样,竟也拉着他说起了这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谭大人家的消息你听说了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徐中行听了这话微微蹙眉,但是还是点了点头:“略有耳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位按察使大人向来端肃正经,徐中行也是没想到他竟然会和自己提起这样的八卦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彭敏贤此时的神情看起来却十分严肃,仿佛他说的不是什么后宅长短,而是正经公务似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此事有些不简单,谭大人也算是精明的人,为何在后宅之事上如此糊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着彭敏贤的话,徐中行顿了顿才道:“清官难断家务事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彭敏贤听着这话也点了点头:“你这话倒是不错,只盼着此事能尽早平息,否则谭大人的官声岌岌可危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徐中行再没说话,却不动声色看了一眼彭敏贤,但是却也只从他那张端肃的脸上看到了感慨,旁的却是一概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徐中行心中若有所思,面上却是跟着附和了几句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从臬台府邸出来,平安早就在门口候着了,立刻迎了上来,笑着道:“老爷,如今去哪儿?回家还是去官衙?”

        若是以往,徐中行肯定会说回家,毕竟今儿的事儿他已经处置的差不多了,回了官衙也无事可做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想着如今清清冷冷的家里,徐中行叹了口气:“去官衙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平安并没有惊讶,因为太太离开的这几天,老爷一直都是这样,完全埋头政务,若非太太走前就有交代,只怕连用饭也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些平安心中叹了口气,也不知太太什么时候才回来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谭家,情势也十分复杂,谭夫人唐氏被禁足在正房,院子里冷冷清清,几乎一点动静也无,让人无法相信这竟然会是一家主母的院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薛氏那边就热闹了,十几个丫鬟仆人围着她团团转,真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,薛姨娘仿佛也很享受这样的感觉,姿态拿捏的极高,甚至有时候看着这些仆人忙前忙后,她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一些快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她在被谭大人看上之前,也不过是个农家女子,家里别说仆人了,她一个未出嫁的大姑娘,还得去地主家里做活贴补家用,可是如今呢,别说地主了,便是她们村最大的举人老爷,见了她也得点头哈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一切,都是老爷给她的,想到这儿,薛姨娘面上生出些许甜蜜,老爷待她这样好,她也要好好的回报老爷,这回她一定要给老爷生出个儿子来,毕竟大少爷那样不争气,日后岂不是要让老爷后继无人,日后这谭家,还是需要一个顶立门户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儿,面对众人的恭维奉承,她倒是越发坦然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唐氏那边,此时早就已经是泪眼婆娑,她拉着跟前丫鬟的手哭诉道:“巧儿,你说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,老爷他为何就是如此鬼迷心窍,竟也不听我的解释,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如此不顾我的脸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丫鬟此时仿佛对夫人也满是同情,红着眼睛道:“夫人别难受,如今老爷正在气头上,等明儿想明白了,自然就会知道这不是您的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唐氏听着这话却只是摇头,她难受的,不只是这一次谭岑误会她,更多的是他们这么多年的恩爱,竟然就因为这样一个人,转瞬之间化为泡影,听到薛姨娘有身孕的一刹那,她简直心如刀绞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确实不聪明,也不漂亮,可是从成婚至今,谭岑对她却是一心一意,后宅里也干干净净没有旁人,她总以为自己命好,可是如今看着,这哪里是命好,分明是苦到了极处,老天爷先是给了她天大的甜头,然后又收了回去,如此残忍,却越发让她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在哭诉间,外头却传来一阵吵闹声。

        唐氏一愣,再仔细一听,猛地站起身:“是琛哥儿!”

        丫鬟巧儿也立刻回过神来,面上生出喜色:“是大少爷来看您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唐氏面上却有些焦急:“你出去看看,不要让那些人伤着了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巧儿立时应了,匆匆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一出去,果然看见谭琛正在与外头看守的小厮纠缠,谭琛气的脸色铁青,可是那些小厮却分毫不退,仿佛并未将他这个大少爷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巧儿心道不妙,急忙走上前去:“少爷,您是来看夫人的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看见巧儿过来,谭琛仿佛松了口气,他高声道:“我母亲如何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巧儿一时间有些犹豫,不知道该不该和大少爷说实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就是这么一犹豫,谭琛顿时恼怒:“可是这些狗奴才让我母亲受了什么委屈?”

        巧儿急忙摇头:“夫人并未受什么委屈,只是因为老爷误解,心中难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谭琛这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从袖中掏出一个信封,递了过去:“你将这信给我母亲,让她不要操心,我会尽力与父亲求情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巧儿急忙上前去接那封信,而那两个小厮此时却并没有拦着,只看着巧儿接过了信。

        谭琛等到把信送出去,这才恶狠狠的瞪了那两个小厮一眼,冷声道:“只盼着你们两个能永远这么硬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两个小厮依旧毫不改色,而谭琛却已经气鼓鼓的转身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大少爷离开,巧儿叹了口气,她捏了捏手里的信封,神色微微一顿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此时当然不知道江北的这出闹剧,经过几日的准备,总算是到了小定的日子了,这一日一早,整个蒋家都十分热闹,不过蒋明菀却不好从蒋家往孟家去下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前一天就带着杨哥儿回了自家在京城的宅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宅子当年离开的时候,徐中行就没有出手,而是一直留着,蒋明菀知道他心中志愿,因此也没有异议,反倒是让娘家帮忙打理,如今蒋明菀来了京城,虽然不住徐家的宅子,却也让人清理了一遍,因此过来之后,也不用费劲,直接就能入住。

        母子俩住了一晚上,第二天一大早,就带着定礼和媒人,上了孟家的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很看重这门婚事,因此准备的也很齐全,而孟家更是一片热闹的场景,亲戚来了不少,相熟的宾客也有上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不奇怪,这几日京里有起了另一种传言,宫里的王贵妃有了身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消息只一传出来,各处便反应不一,但是大家大体上还都是高兴皇帝又增添子嗣的,可是奇怪的却是皇帝的态度,他仿佛看起来对此并没有多高兴似得。

        反而比起之前对王贵妃多有疏远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态度,自然也引动了京里其他人家的态度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再蠢也看明白了,皇帝仿佛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看重王贵妃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个消息一流露出来,之前那些顾忌王家而不敢和孟家相交的人,顿时各个都仿佛解了封似得,断断续续也开始上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孟夫人虽然气这些人势利眼,但是毕竟也不想自己女儿的小定太过凄冷,因此到底还是忍着恶心笑脸相迎,也挑了几家相对好的下了帖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因着如此,才有了今日热闹的场景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自己都有些没想到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她很快回过神,笑着与来人应酬了几句,然后便是定亲的正礼,送定亲礼,又在媒人的见证下合了婚书,如此孟家小姐和扬哥儿也就彻底坐实了婚约的名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围全是一片恭喜之声,蒋明菀虽然面上带着笑,但是心里却忍不住感叹,真真是祸福相依,王贵妃有孕本是件好事儿,但是没想到爆出来之后,却反倒落了下风,而且也没想到皇帝竟然对自己的子嗣如此不当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许也不是不当一回事,而是看出来了王贵妃的野心,因此才用这样的态度敲打她。

        往更深处想,或许也就是这样冷淡的态度,才会让人将视线从王贵妃的肚子上挪开,或许也是一种另类的保护,毕竟皇帝如今的几个儿子,可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怀文太子德才兼备,几乎是皇帝和大臣们眼中最完美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天妒英才,不过才二十出头,人就一病没了,怀文太子这一过世,皇帝也仿佛陷入了癫狂,金口玉牙非说太子是被人给害了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段时间京里风声鹤唳,皇帝几乎把能查的都查了,可是却一点实证都没有,只隐隐有一点指向端王的痕迹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即便如此,皇帝也没有放过端王,这个以往被他宠的几乎和怀文太子平起平坐的儿子,只是一封口谕,便被禁锢在府中,无诏不得出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,端王依旧丝毫没有被放出来的迹象,蒋明菀听人说,端王如今过得极为凄惨,甚至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端王的生母李贵妃,也在此事之后被彻底冷落,如今在宫中都不知是生是死。

        想着这些,蒋明菀又忍不住感慨,帝王之爱果真如同水中浮萍,根本经不起任何的风雨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如今皇帝膝下,除了端王,便只剩下睿王和惠王两位成年皇子,睿王名声极好,在士林中颇有声望,而惠王虽然看起来平庸,却又居长,因此文臣们又有许多倾向惠王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衡量之下,皇帝的态度更是显得十分摇摆不定,今儿给睿王家里赐东西,明儿又夸赞惠王的儿子聪慧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看起来仿佛对两个儿子都十分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,储位之争才越来越暗潮汹涌,毕竟皇帝的年纪可不小了,文臣们再清高,也得想一想自己的后路。

        想着这些,蒋明菀心中越发沉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当然知道最后胜利的人是谁,只是这一世还会和前世的发展一样吗?

        她竟也有些不敢确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日的小定礼,蒋明菀几乎将自己这辈子的客气话都说完了,不过整体还算圆满,并没有什么人出来捣乱,蒋明菀看着孟夫人仿佛也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心中暗笑,如今王家人自己都自身难保了,又哪里有功夫来找孟家人的麻烦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定礼结束之后,蒋明菀带着杨哥儿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哥儿脸上满是笑,看起来也很高兴,他还笑着和蒋明菀说:“今儿孟伯父还将我叫过去在一众大人跟前介绍了我一番,那些大人们竟也考较了我一回,我都答上了,孟伯父的的脸色别提多高兴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点了点儿子的额头:“都多大的人了,还这么不稳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扬哥儿嘻嘻一笑:“这本就是我的本事,藏着掖着做什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摇头,当年二哥仿佛也是这样,锋芒毕露,毫不遮掩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儿,她的笑突然顿了顿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他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?

        变得纨绔不堪,不思进取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仔细回想了一下,却发现自己的记忆竟有些模糊了,仿佛只是一夕之间,那个聪慧的二哥就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心下觉得仿佛是有什么不对,可是却偏偏想不起来,最后只能叹了口气,再不为难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等母子俩回了徐家,蒋明菀就将儿子叫到了跟前,嘱咐他一些事情:“你的亲事也定下了,过段时间我也得回江北去了,你这段时间就先住在你外祖家,等到时间差不多了,再回老家去,秋闱的事儿,你尽力就好,不要太逼迫自己,我和你父亲,总盼着你好好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扬哥儿却毫不怯场:“母亲也太小看我了,我积累多年,一个秋闱还不是手到擒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摇摇头:“行行行,这话算我白说,那我就祝你马到功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扬哥儿这才笑着点头:“有了母亲的这话,孩儿一定拿个举人的功名给您看!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看着儿子如此活泼的模样,忍不住失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定完亲之后没几天,蒋明菀也开始收拾行囊要回江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蒋夫人十分舍不得女儿,拉着她的手道:“何必这么着急走呢,再多呆几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苦笑:“我也想多呆几日,可是眼看着要入冬了,入冬后的路可不好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夫人一想这话也对,也不好再劝了,只是面上却有些不舍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心中也难受,但是还是搂住了母亲,柔声道:“母亲放心,我这回去了江北,应当很快就能回来了,等徐中行调入京中,到时您想要日日见我也是行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夫人听着这话,只当女儿是在安慰自己,调入京城的事儿哪里会这么简单,更不必提徐中行还是被皇帝亲口贬斥出京的,可是她也不愿女儿难受,因此勉强打起精神来,笑着握住了女儿的手:“若是真有那么一天,今儿的话,你可不许不认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点头:“我虽不是君子,却也是一言九鼎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如此,母女俩之间的氛围这才好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了蒋明菀离开的日子,蒋家人又是全体出动送她,甚至孟夫人和孟小姐也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孟夫人还送了她许多吃食,说都是她家乡的特产,让她尝尝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自然是笑纳了,又谢过了她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孟小姐作为蒋明菀未来的儿媳妇,也送了蒋明菀一些东西,蒋明菀看了一眼,竟是她自己做的一件斗篷,用的是上好的皮子,十分厚实,也做的很精致。

        孟夫人笑着道:“我们茵姐儿也是个实心的,知道夫人回乡,便怕夫人路上冻着了,因此赶了几夜做出这件斗篷,只盼着夫人一路平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笑着点头:“有孟小姐这番用心,想来定能一路平顺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蒋明菀如此捧场,孟夫人心里也觉得高兴,立时又拉着蒋明菀说了许久的话,后来是看蒋夫人过来了,这才松开了亲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蒋夫人,她也拉着蒋明菀叮嘱了许多,眼看着船要开了,这才依依不舍的松了手。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看着母亲神色,也是眼圈一红,她抬头看向一起来的二哥蒋明昱,柔声道:“二哥,我要走了,日后父亲和母亲就要劳烦你和大哥照料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昱依旧满脸的笑,他点了点头:“妹妹,你就安心回去吧,父亲母亲我都会好生照料的,你不必操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忍着泪点了点头,转身正要走,蒋明昱突然又开了口:“妹妹,我还有一句话要和你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顿下了脚步,转过头看向哥哥,而此时的蒋明昱神色却端正了许多,他定定的凝视着妹妹,许久才低声道:“你告诉徐中行,莫要行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他声音压得极低,只有蒋明菀听进了耳中,连一旁的蒋夫人都没听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蒋明菀却是一愣,并不懂他这话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蒋明菀的心中,徐中行几乎就是稳重的代名词,行险,她几乎从未见过徐中行做过什么超出自身把握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她也了解二哥,知道他不会无中生有,蒋明菀忍不住皱了皱眉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蒋明昱此时也恢复了往日的神色,笑着道:“好了,别想了,赶紧上船吧,再不走可就迟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蒋明菀这才压下心中心思,与父母兄长还有儿子再次道别,这才上了船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看着扬哥儿对她拼命的挥手,看着母亲终于落下来的泪,看着二哥似笑非笑的神色,终于也忍不住啜泣了一声,只盼着她下次回来时,再不必经受这样的骨肉离别之苦。


  https://www.bqwxg.com/wenzhang/43365/43365639/8879559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wxg.com